《儒林外史》
本书是吴敬梓创作的一部杰出讽刺小说,共五十六回,从元末明初写起,一直到万历四十四年结束。名为“儒林”,自然描写的对象主要为读书人,更准确的讲,故事主角是形形色色通过科举取士谋求入仕当官的读书人。


五十六回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为大众所熟知的如范进、严贡生,都成了日常生活中提到某一类人的生动指代,由此足可见作者的笔力之深,对生活的观察之细致。




《儒林外史》
除了精彩的故事与入木三分的幽默讽刺,在阅读时给我很深触动的,是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洞悉与反叛。自隋唐创立科举到清末正式废除,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在我们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深远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社会生活。

吴敬梓生活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儒林外史》这部作品创作于鼎盛的乾隆年间,却能够突破时代的局限,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以科举博取功名富贵的典型人生路径有自己的清醒反思,这样的反叛借助作品跨越时空,仍不时启引当代人关注和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

《儒林外史》
但这种尝试,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却因违背主流价值,难以获得认可。如吴敬梓的挚友在《怀人诗》中所言“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或许斯人泉下有知,自命“野史”的大作传世,今日尚有知音手不释卷,也能些许平慰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