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检察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检察官助理作为重要的后备力量,其培养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如何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创新型、复合型检察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极富意义的议题。海南区人民检察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新形势下检察官助理队伍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健全完善检察官助理队伍建设,以“有案能办、遇事能干、提笔能写、开口能讲”为培养总目标,注重检察官助理人才梯队培养,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职责明晰、担当作为、管理规范、结构合理的检察官助理队伍采取了新举措、新实践。
检察官助理培养瓶颈概述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为进一步促进检察官助理职业发展,完善履职机制,畅通职业通道,增强职业认同感,有必要加强检察官助理的培养,而目前检察官助理培养还有待完善。实践与理论相脱节。新任检察官助理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但在复杂的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直接应用。比如,在证据规则的具体运用上,书本中的理论是基础,但实际审查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合法性判断、证明力评估会因案件情况千差万别。对职业发展路径困惑。检察官助理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比如,在晋升为检察官的过程中,对于需要达到的具体业务标准、业绩考核要求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实务操作锻炼和指导资源有限。检察官助理虽然可以参与案件办理,但因优秀检察官数量有限,能够分配给每个检察官助理的指导时间不足,尤其在案件高峰期,针对检察官助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能详细说明原因和改进方法,在一些关键环节缺乏足够指导,如出庭公诉实践较少,难以深入掌握庭审技巧。职业素养塑造有待完善。在司法实践工作中,检察人员需要和公安机关、法院以及当事人等多方沟通,在沟通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肢体动作准确表达观点和意图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协调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检察官助理培养新方法、新实践
一、追本溯源,聚焦理论提升
在检察工作中,检察官助理的理论素养深刻影响着司法实践的质量。加强其理论学习,是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搭建系统理论学习框架。为全面加强青年检察人员管理,筑牢政治忠诚,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涵盖政治理论,宪法、刑法、民法等基础法律学科,以及检察业务理论、司法政策解读的学习框架。多样化学习资源整合。通过制定“耕读园”集体学习计划和“今日我主讲”课程安排,为检察官助理规划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组织青年检察人员进行“读书沙龙”“翻转课堂”等活动,促进其从基础理论的扎实掌握到前沿理论的深入探索;开展党建知识测试、知识竞赛等,推动青年检察官助理在司法一线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躬行体悟,强化政治担当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职责明晰、担当作为、管理规范、结构合理的检察官助理队伍。突出党建引领,搭建青年检察官助理展示舞台,积极鼓励未入党青年检察官助理撰写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青年检察官助理积极参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开展党建联系点调研,与康泰社区一同深入祥泰小区开展学雷锋暨“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提升政治觉悟,深刻领悟党的宗旨,将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贯穿检察工作。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对2024年新录用公务员及入职满一年检察人员进行谈心谈话,有效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
三、用中致学,加强政治历练
营造以赛促学、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业务竞赛等作为检验检察官助理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的重要因素,把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作为检验政治历练的重要标准。加强检察官助理职业中长期规划,以群众实践活动、业务竞赛为载体,开展“季度练兵,点单送教”式培养,提升检察官助理实战能力。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检察官助理积极参与基层普法和乡村文明建设工作,下沉社区“双报到”,积极参加包联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开展以“展青年担当、扬思辨新风”为主题的论辩赛、以“点燃青春奋斗你我,向光而行圆梦检察”为主题的书记员技能竞赛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检察人员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优化检察人员递进式培养计划,为“后浪前行”创造条件。
四、目营心匠,提升办案核心能力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注重检察后备力量储备。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坚持素能强检,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开展业务练兵、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放到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锻炼考验,有针对性的培养青年检察人员办理案件、撰写调研、主持各类活动开展的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目前,通过“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开展线上培训298人次;利用“翻转课堂”“今日我主讲”开展线下培训149人次。深化政法单位学习交流机制,开展同堂培训2期49人次。积极选送青年检察人员参加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核心能力等实体培训4期120人次;参加市、区级各部门培训12期40人次;参加赴外培训7期17人次,全面提升队伍素能。
五、精研技法,熟练办案通用技能
培养敢闯会创的青年检察官助理,要给予青年人更多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为检察人才成长搭建宽广舞台。充分发挥资深优秀检察官示范指导作用,落实“导师制”,推动检察官和助理“一对多辅助办案+一对一捆绑式培养”模式,开展跨部门办案、专项调研、实战演练等联合培训,重点围绕案件审查、文书制作、案件摘录、证据审查等专项业务“一对一”“手把手”结对帮带。加强重大案件磨砺成长,在重大案件办理、全院重大工作中,指派部分检察官助理全程参与、全程实战、全程评测,以实战提升实绩。今年1名青年检察官荣获“全区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称号,1名青年检察官在第二届全市公诉人与律师辩论大赛中获得优秀辩手奖,我院团体荣获二等奖。
六、多元提升,夯实综合实力
坚持长期培养目标,不走捷径、不取巧,提供长周期、全方位、稳定支持,让青年检察官助理敢做大问题、研究真问题,有本领办疑难案、有耐心办复杂案,有甘坐冷板凳的毅力,也有奔赴星辰大海的能力。突出精细化培养方式,为全面加强我院检察文化宣传,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全面综合性检察官助理,在上级组织的检察信息、舆论宣传等综合培训中,鼓励、指派感兴趣的助理参加,持续提升助理公文写作、信息宣传、服务配合等能力,目前利用“两微一端”开设了“微微道来”普法课堂、“小包有‘画’说”“普法小课堂”等栏目,鼓励检察官助理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微电影《背影》《守护四合木》等的拍摄,并取得优异成绩。
七、精英晋阶,发挥入额遴选导向作用
精准细化量化遴选指标,采取权重百分制测算,对案例撰写、宣传调研、业务竞赛等为全院作出突出贡献的,加大分数权重,引导检察人员“干有实效”。以“积极性、参与度、贡献度”量化政治评价指标,对积极参加包联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等任务和在党委政府组织的非业务类活动中获奖的予以赋分,引导检察人员树立全院“一盘棋”意识。
八、勖以勤奋,发挥检察官助理考核激励作用
完善《三类人员考核办法》,以业绩指标+共性指标+综合评价,对检察官助理单独考核,促使检察官助理知不足、明短板、补差距。把入额遴选作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途径,建立检察官助理“一人一档”,根据业绩考评得分排名,持续性挖潜力、增动力、提能力、出效力,强化成果运用,推动助理向员额转化,达到助理入额后理念新、能办案、有成效,实现“有案能办、遇事能干、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