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听起来很宏大,但是它并非是悬浮于天际的星辰,而是深埋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流淌于我们检察血脉当中的一股滚烫的力量,那么它具体是什么呢?
提一盏灯——照亮了高墙内外
当刑事案件的判决尘埃落定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伸张正义的程序就到此戛然而止了呢?不!是刑事执行检察。刑事执行检察恰恰是正义能否实现“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他是法律权威的最终体现,也是人权保障的敏感地带。红色基因所赋予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权力,而是我们能够握在手中的那一盏灯——它源于革命年代一种“把犯人当人看”的人道光辉,它要求我们穿透高墙电网的阻隔,去寻找、去照亮每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角落。
时间匆匆而过,我来到第三检察部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了,刑事执行检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法律条文来监督执法部门是否合乎规范的执法,我觉得这是一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很喜欢。每当需要深入辖区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日常检察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学习一下,社区矫正需要检查哪些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法律条文、哪些法律依据?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才能在真正检查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对于每一个细小的问题我都会如实记录,并督促司法所认真、即时改正。我觉得,我们既然身穿蓝色制服,就要用我们的肩膀去肩负起我们应该肩负的责任,我们要让每一个走出矫正的人,带着希望回归社会,去重新拥抱自然。当纠正意见被采纳,当公正得以重塑,我们手中的这盏灯,就照亮了法律的严谨,同时也照亮了我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誓言。
策一匹马——驰骋在民心的原野
另一个呼唤着红色基因的力量——控告申诉检察,它是检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感知社会冷暖的“晴雨表”。想要策好这一匹马,就需要我们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去不断的去奔向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因为人民群众每一次带着期盼的来访,都是沉甸甸的信任托付。
记得之前,有一位姓杨的大爷来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进行法律咨询。我热情的接待了他,他告诉我说,他的儿子之前在海南的一个工厂里面工作,因为叉车轮胎承压爆炸,导致他儿子腿部受了很严重的爆炸伤,几经辗转,最后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劳动仲裁,仲裁结果为公司向老大爷一家赔偿22.5万元的费用,但这个公司拒绝赔偿,甚至还把海南的分公司注销了,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老大爷一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救济,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维权,所以他找到了咱们人民检察院。最终,经过释法说理、解释说明,建议大爷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老大爷激动的站起来说:太好了!如果这笔钱能够要回来,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真的是太需要这笔钱了!说实话,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但大爷却笑了,他笑得很灿烂。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件事,那么我为什么拿出来讲一讲,那是因为我觉得它能够告诉我一些东西。面对人民群众的信访诉求、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作为检察人员的崇高的使命,其实作为检察人员这个身份也好,作为党员这个身份也罢,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切实的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我挺自豪的,我挺骄傲的,我感觉我长大了!同时他也成为了我日后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也是我日后能够向更高标准迈进的动力源泉。
汇入长河——让青春绽放光芒

一盏灯,照亮方寸,守护底线;一匹马,连接万里,传递温度。而我们——90后的青年检察人,正在成为这盏灯的新的执灯者,这匹马的新骑手。我们传承的红色基因,最终要汇入那条名为“法治中国”的奔腾不息的长河,让青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青春,一种奋斗的誓言,这就要求我们90后青年检察人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锤炼自己的本性,对每一份证据锱铢必较,对每一句答复字斟句酌。回头看看,我们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100多年的奋斗历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坎坷,红色基因的传承亦是如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一说就能实现的,他需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人坚持不懈的、持之以恒的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去创新,只有这样红色基因才能在北疆检察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如果基因有颜色,那他一定是中国红,如果青春有颜色,那他一定是检察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