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百年华诞,风华正茂。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像我一样,一种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回望来时路,我们信仰如炬、信念如磐。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展现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图景,是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灯,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靠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围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才冲破围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岭,胜利会师陕甘;延安时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国热血青年“到延安去”的流行趋势。
看清脚下路,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中国共产党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质量发展;以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红色基因传承到新时代,便体现在我们每一检察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之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检察人员,我们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神圣使命。
在第一检察部沉淀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我今年走到了控告申诉的岗位上,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全新的工作对象、全新的工作要求,我从头学起,学书本、学上级、学案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第一次接待群众时强装镇定的说着生硬的法律术语到熟练使用生活化的语言释法说理,从第一次面对来访人情绪失控有些不知所措的“尬聊”到能够“自来熟”式的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控告申诉检察,在检察机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业务条线,既是法律技术的载体,又是司法温情的传递,更是检察机关面向群众的一线窗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得上检察机关的“形象代言”。
在办理控告申诉案件时,有一次,一位因对案件处理结果不满前来申诉的老大爷,他情绪十分激动,在我耐心倾听他的讲述,详细查阅案件资料,解答了他的疑问之后。他的眼中的感激与信任,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决心。

“国家设置这个岗位的意义就在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救济的渠道,虽然检察机关对诉求的审查结果可能不符合你的预期,但是必定竭力保障你的救济权利”,我几乎会对每一个申请人都说一遍这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虽任重而道远,初心永不褪色。
用法律为群众 “解惑” 的担当,是以共情传递司法温度的坚守,更是在法理与人情之间寻找正义平衡点的执着。做群众 “信得过” 的倾听者、“靠得住” 的解铃人,让每一次接待都成为传递法治温暖的契机,让每一个案件都成为彰显公平正义的注脚。